琴学文摘 之 建国后那十五年(二)
摘自:《二月八日在北京古琴研究会举行的茶会上查阜西先生的讲话》,《琴学六十年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第79-82页。


图:查阜西(1895~1978),古琴家。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发起组织“今虞琴社”,建国后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等职。琴风深沉、细腻,琴歌古朴、典雅。曾编纂《存见古琴曲谱缉览》,主编《琴曲集成》等巨著。
“早在延安的时候,就想抓一抓。那时没有什么弹琴的人,我们吕骥同志,也买了《自远堂琴谱》,想把这们艺术挖掘出来。”


“国际上,从前到中国来过的,几百年以来,尤其乾隆年间阿米奥特,后来阿尔斯特等写的中国音乐方面,对古琴的报导很多……就说这一门艺术在中国是很值得注意的,因为它的体系完整,对音乐上的理论讲得很多,将来在世界上应该把这门艺术整理出来。但是他们又说‘可惜,中国这个民族没落了,将来要靠我们西洋人了。’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也说了这样的话,在其他外国书里见的也不少。”
===============
无方琴居主人注:
1) 阿米奥特(Jean-Joseph-Marie Amiot,1718-1793),中文名:钱德明,法国汉学家,把《孙子兵法》介绍到欧洲的人。著有《中国古今音乐考》。
2) 阿尔斯特,著有《中国音乐》,1933年上海出版社出版。
3) 王光祈(1891-1936),音乐学家。1920年赴德国留学,1927年入伯林大学攻读音乐学,期间著书《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9026689.html?from=like
“现在古琴在许多的戏曲方面、戏剧方面都曾用上了,各位同志都看过青年艺术剧院的《屈原》和人民艺术剧院的《虎符》的演出吧……剧院里常常要派人来学的,名演员赵丹学过了,人民艺术剧院的赵蕴如也学过了……”
“做杜甫一千二百无事周年纪念的时候……创作室里怎么办?他们就是用这种法子:吧古琴的唱片拿去左听右听,听到这么就是古琴,写好了几段几十秒钟的东西,交给乐团两个向我们学过琴的乐队队员……他不能马上弹好,就去和搞创作的人商量,要求修改,把古琴曲的一些规律运用进去。就是这样作曲人和演奏人合作起来在杜甫的纪念片子中弹了几段古琴,很成功。”
===============
无方琴居主人注:
以往事讽今。虽然近几年的个别影视大片中已准确无误地植入了古琴元素,但我们仍能看到大量问题作品。希望更多的剧组能够在老一辈创作者面前感到惭愧,谨慎植入古琴和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像重视武打培训一样重视传统艺术培训。同样也希望有一天,痛斥误用古琴之病的网络水军,也能像恶搞新红楼、新水浒时一样庞大。